两舱服务升级,高端市场硝烟再起?
在他的印象中,郑哲敏对学生要求很严。
1999年,她于母校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上海药物所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学生和团队始终是柳红牵挂和关注的。
被问起这些,柳红连连摆手。危急时刻,上海药物所迅速响应,成立抗疫攻关团队。由于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口袋具有高度保守性,研发团队决定采取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进行抗新冠肺炎药物研发。如何快速合成得到那些有药物潜力的化合物,用于活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过程。回首研发经历,柳红表示,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事创新药物研究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科学家应有的标配,出新药、出好药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她实践的标准。
一切成绩源于团队的共同努力 今年7月,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柳红等10位科技工作者入选。她迅速召集课题组成员成立抗疫攻关小组,积极寻找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药物。第五,学术上近亲繁殖是预长聘制的死穴。
其他行业人事考核基本上可以用数量指标,但科研和教学成就很难用数量来准确衡量。预长聘制由前期非升即走的预聘制和经考核合格后终身聘用的长聘制两个部分组成。招人时放大实际岗位数量,不严格把关,只要具有能拿项目、写论文潜力就招进来,把人招进来就不管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从高校教师队伍所有人都有铁饭碗到基于考核后的不能胜任者被淘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需。
第三,争议比较大的是个别大学为了短期内提升论文、项目等指标,强调非升即走而模糊长聘性质。在具体实践中,美国大学并没有统一规定,大致都要经过预聘和长聘两个过程,年限和考核条件由各校自行确定,但目标是一致的:经过严格考核证明学术能力、获得终身教职的人员在比较稳定的年薪和相应福利待遇下,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更前沿、更深入的探索而没有后顾之忧。
形成人事制度改革组合拳 虽然关于预长聘制的争议不断,客观地说,预长聘制除了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之外,还因为与海外名校人事制度和体系接轨,为众多优秀留学人才归国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这项制度将教师自身利益和学校发展捆绑在一起,在预聘环节形成了对青年教师的强大激励,鉴别了学术能力的差异,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要尽快建立真正的同行评议制度,逐步减少和消除学术近亲繁殖现象,鼓励高校大幅度减少从本校毕业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师,并逐步形成制度规范,形成与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组合拳,提高师资水平,保障我国高校的创新活力,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自国家取消大学毕业分配制度以来,年轻人愈来愈能接受换岗择业的挑战。
这样的硬性规定有利于学术交流,博采众长,促进创新发展,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果不加以遏制,占据学术高地的教授们自然就将学校招聘优秀人员变为招聘自己的学生,学术方向完全固化,无疑会反噬这项制度的实施。不能理解实行预长聘制后的淘汰主要是思想观念问题,年长者抵触感更强烈。师生情结紧密,面子当头,不利于学术争鸣。
当然,预长聘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几乎照搬的情况下,来自文化、认知、政策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都会造成该制度在落地时的阵痛。多数大学一般是6年试用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有学校采用3年加3年的两次考核(特别优秀者3年就可获得长聘)。
从实行预长聘制的初衷来看,美国大学实行非升即走的重点在升,通过培育扶持、选育结合的方式,优上增优,升的是多数。长聘制的初衷源自对于学术自由的重视和保障。
作者:李志民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7 9:16:5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预长聘制应以真正的同行评议为基础 李志民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成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预长聘制是美国高校选拔和激励教师的有效制度,从根本上说,可保障经过系统训练的优秀青年不受外部因素影响,集中精力探索未知、解惑当下。从人们习惯高校事业编的编制到预长聘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颠覆式改变。预聘制环节是由大学广泛招募筛选,确认有担任教授潜质的人选,大学与被选定者签订合同,聘任其为助理教授并规定试用年限,学校给予其支持条件和任务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了Tenure-track这种教师聘任制度,希望借此打破教师铁饭碗,建立起以绩效考评为依据、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潜力和活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特别是在缺少规范的同行评议制度,以及对学术近亲繁殖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预长聘制在引进后会大打折扣。
Tenure-track有很多中文译法,为求准确和公允,本文统一译为预聘长聘制,简称预长聘制从人们习惯高校事业编的编制到预长聘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颠覆式改变。
多数大学一般是6年试用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有学校采用3年加3年的两次考核(特别优秀者3年就可获得长聘)。大多数美国大学在招聘时一般不直接录用本校毕业的研究生留校任教。
比如,美国预长聘制是基于高校自治的传统,由教师群体发起、行业呼应,在学术共同体内部自下而上形成的制度,而我国预长聘制是由高校发起、政府支持、行政主导、教师配合自上而下实行的。如果不加以遏制,占据学术高地的教授们自然就将学校招聘优秀人员变为招聘自己的学生,学术方向完全固化,无疑会反噬这项制度的实施。
我们要尽快建立真正的同行评议制度,逐步减少和消除学术近亲繁殖现象,鼓励高校大幅度减少从本校毕业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师,并逐步形成制度规范,形成与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组合拳,提高师资水平,保障我国高校的创新活力,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实行预长聘制的初衷来看,美国大学实行非升即走的重点在升,通过培育扶持、选育结合的方式,优上增优,升的是多数。容易拉帮结派,形成学术山头甚至演化为学术垄断和学术强权,滋生学术腐败。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了Tenure-track这种教师聘任制度,希望借此打破教师铁饭碗,建立起以绩效考评为依据、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潜力和活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试用期满后看考核指标是否达标,完全异化了这项制度的初衷。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发展过程看,它实际上是与国家其他行业改革基本同步实施的。
而长聘环节则赋予了教师职业安全保障,使其安心从事教学和科研。部分高校引入预长聘制的实践 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从打破铁饭碗开始的。
这句话一直被认为是美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基石,也是大学理念得以实现、优秀人才得以集聚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潮中,大学陆续引进预长聘制度,各校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变通和改进。
自国家取消大学毕业分配制度以来,年轻人愈来愈能接受换岗择业的挑战。作者:李志民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7 9:16:5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预长聘制应以真正的同行评议为基础 李志民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成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师生情结紧密,面子当头,不利于学术争鸣。其他行业人事考核基本上可以用数量指标,但科研和教学成就很难用数量来准确衡量。
第五,学术上近亲繁殖是预长聘制的死穴。形成人事制度改革组合拳 虽然关于预长聘制的争议不断,客观地说,预长聘制除了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之外,还因为与海外名校人事制度和体系接轨,为众多优秀留学人才归国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预长聘制由前期非升即走的预聘制和经考核合格后终身聘用的长聘制两个部分组成。这样的硬性规定有利于学术交流,博采众长,促进创新发展,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特别是在缺少规范的同行评议制度,以及对学术近亲繁殖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预长聘制在引进后会大打折扣。当然,预长聘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几乎照搬的情况下,来自文化、认知、政策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都会造成该制度在落地时的阵痛。